为usdx制作3D打印外壳
这是一个因为剩了半碟子醋而包了顿饺子的故事……所以前方高能预警本文歪楼会歪的很严重。
话说2021年业余无线电届第一流行的话题,应该是制作usdx套件了(大名叫μsdx),还得再去立创薅趟羊毛、免费打板,顺便采购点零件。u sdx是一个用Adruino Atmega328p 芯片制作的SDR收发信机。 Atmega328某宝最低价6块钱一枚,拜天朝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所赐。
所谓SDR就是“软件定义无线电”,简单理解就是把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当数据,纯靠算法和CPU算出有用的信息。这么说其实并不严谨,但是区分“硬件”无线电还说得过去。所以SDR设备一般都比传统的电台电路要简单的多,而且体积很小。 BG6JJI做的衍生版已经小的快赶上一条士力架了,而且还能有5W输出。更可贵的是,因为是SDR,固件还白饶了一个CW解码功能。遇上手法标准的摩尔斯电码老司机,比如7023MHz上那些令人尊敬的通讯老兵,usdx解码几乎一字不错。
BI1EIH帮我和BG1TPT各打了一套板,附赠了一堆压箱底儿的零件,还帮忙给焊了贴片芯片。我们三个人分头装完……都没响。有一天晚上三个半导体老中医凑一起会诊,把我的修好了。在7074MHz清晰地收到了FT8信号,7023上完成了解码CW。但是他俩的至今没有救活。
我自然很 兴奋,于是打算给我的usdx做一个漂亮的外壳。
切入正题: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叫“小树”的3D打印机社区。一群清华的学生,基于Prusa i3的开源方案,攒了一个廉价的3D打印机套件。还是那句话,天朝的供应链体系太强了。399一套,可以打印110x110x160立方mm范围内的模型。usdx正好是100x100的。于是我买了一套。等了快一个月,套件小猪佩奇了。抱回家花了两个晚上,组装完成。
3D打印机分好多种,最典型的是“热挤出 式 (FDM,熔融层积成型)”。说白了就是一个高精度的热熔胶枪。我买的就是这种。这机器自己攒有好多坑,不过在社群大佬的文档和视频指导下,大多数坑都迈过去了。社区发行了一个试验机器用的测试方块:2cm立方的空心模型。装完之后如果打印测试方块,完全符合设计,那就说明机器调教OK了。我测试还比较满意,于是开始打印“更大”的模型。
3D打印届有一句经典的话:“用3D打印机打印3D打印机”。除了核心零件外,像外壳啊、加固模块啊、校准螺母啊、热床调平螺母啊、风扇罩啊……自己给自己打印出来。
我打印的第一个“大模型”是一个100mm长的长方形料轴护板,用来保护打印材料,别从料轴上掉下来。可打完了发现:歪了,这是个平行四边形啊! 于是 在 社区的QQ 群里请教各位 大佬, 得到了若干种分析。 最终 还是把 XY轴拆了,用直角尺 比着重新装好。解决问题。
还有一套表面很多细节的螺母。 第一次打印时,发现似乎最后一层(最上边一层)没打完。百思不得其姐。从那天开始,来来回回折腾了快一个月。调整了好多种参数,甚至怀疑是从社区买的打印材料有问题,换了一回货。最后还是不得解决。而且每次调整参数,都出现了不一样的症状。
最后搬出了测试方块,打印出来居然是完美的。我才开始转向思考是不是我的模型有问题。
有一天恍然大悟,问题出在“水平扩展”参数上。这一般用在中间有螺丝孔的模型上,比如M3的螺母,设计螺丝孔直径标准是3mm,实际打印误差可能在0.1mm,这时一般选择加0.1mm的水平扩展,就可以打印出3.1mm的洞,而整体外形还是原始设计尺寸。然鹅,我这个螺母表面有复杂的纹理,扩展0.1之后,纹理之间发生了交叉。所以打印出来的结果,就仿佛发生了“堵头”现象,看上去如同最后一层没打完。
从此记住了一个坑,3D模型设计也要兼容一下打印机的精度。不然很多细节出来后,不是想象的那样。
我做完了usdx两个月之后,终于用自己的3D打印机给他打印出来了外壳。此时国内的usdx也衍生了无数种型号。
为了方便外出时使用usdx,我做了一个带有简单LC匹配电路的2米拉杆天线,也叫品川(GAWANT)天线。
和半波偶极天线相比,这个天线的效率不会超过30%,但是效率和便携不可兼得。端午节我用5米大拉杆,以CW电报模式通联了北京到北戴河,260公里。所以我对2米的品川多少还是有点期待的。拿DX字头就不用想了,但是解决一下出差期间自我训练CW收发报,品川挺合适的。
有兴趣的话您也可以搞一个试试。
最后,我的usdx外壳文件是在这里下载的:
https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4831906
原文发表于我的微信公众号 BG6LH - 为usdx制作3D打印外壳